2012年2月12日 星期日

水落石出---認識土石流







目標:1.培養學生對土石流之警覺心及敏感度。 2.建立學生正確的防災概念及知識。 3.培養學生正面積極的防災態度與價值觀。 4.培養學生防災行動技能及處理災害的能力。
進行方式:運用簡報配合講述法,以觀察和討論方式進行對土石流的深度認識,帶領學生瞭解土石流的定義、外觀特徵、災害、發生原因及防治工作。
成果描述:在了解與探討的過程中,能重新認識人與環境的關係,並由土石流事件之介紹,使學生能對水土保持與坡地開發建構出正確並負責的態度。
實施心得:臺灣山地地形陡峭,且位居環太平洋地震帶,地震頻仍;再加上地處四面環海之亞熱帶海島型氣候區,豪雨與風化作用相當頻繁,因而潛藏著地震、洪氾、崩塌與地滑等各種環境致災因子。而山坡地的過度開發,使得近年來土石流、山崩、地滑以及落石等現象接二連三的發生,對民眾的生命財產造成嚴重的損害。面對這種隨時可能有災變的地質環境,每位臺灣的居民,都應具備相關的防災知識、態度與技能。國民教育旨在培養國民基本素養,更需負起坡地防災教育責任,教育學生如何躲避坡地災害之危害、並設法培養學生坡地防災的正確態度、行為,以期落實到日常生活習慣當中。
學習者心得:藉由土石流相關影片與圖片,讓學生了解土石流的成因,了解土石流之可怕程度及對環境造成的現象和災害。最後以坡地災害之觀念及種類,以及各種地質構造之種類及特性等,讓學生了解坡地災害的防治方法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